心境寄语>穿越历史>蝶与谍 > 第225章 任务
    从宴宾楼吃饭回来的路上,周林竟然发现了杨坤在死信箱的外面站着抽烟,他站在那地有灯光,能让周林清楚的看到他。

    周林马上停下了车,香君也发现了杨坤,但是她装作不认识的样子,坐在车上,眼睛看着来路。

    周林下车去往了厕所,从杨坤边上两米处经过。

    两人仿佛不认识,在周林进入了厕所后,杨坤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周林从死信箱拿到了情报,没有回码头,而是去了暗室。

    周林拿到的是一个小包,看了包里的东西,周林吃惊不小。

    包里有两封信,分别给两个人,这两个人可不是简单的人。

    一个叫高宗武,另一个叫陶希圣,这二人都是汪精卫的亲信。

    对这两个人,周林可是十分耳熟。

    高宗武,浙江乐清人。

    早年留学日本,抗战前期进入外交领域,29岁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职务,专门从事对日外交工作,是当时国民政府里最年轻的高级外交官员。

   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高宗武接受了特殊任务,留在香港负责对日情报工作。

    他在这段时间一度背离了老头子,为汪精卫卖国行径秘密奔走。

    这次随汪精卫来上海,是参与“汪日密约“的谈判。

    陶希圣,幼读诗书,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之父送入开封旅汴中学,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。1922年,陶自北大法科毕业后任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。1924年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,同时在上海大学、上海法政大学、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和政治学。1927年初,陶希圣应聘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,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。

    1937年抗争爆发后,陶挟笔从政,在武汉与周佛海创办“艺文研究会“,“希圣为文分析国际问题,以评论表明国民革命与抗战建国之立场与政策,即自此时开始“。

    1938年,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;同年底随汪精卫出走河内。

    1939年,任汪伪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。

    两封信都是老头子的亲笔信,周林没有去拆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