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境寄语>都市青春>铁血骠骑 > 第264章 发动群众问题(2)
    马迁安听过张小花的要求,开始急的眨眼睛。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,小花这丫头其实没经历过残酷的战斗,当土匪一年有余也只是打打“满洲国”的一些地方自卫队,铁路警护团,其他小股土匪武装等,这些战斗不激烈有时像儿戏一样,若遇到精锐鬼子生激战,不知小花战场生存能力如何,若出了意外,将来如何面对张富贵夫妇呢?老夫妇会责怪他不知道心疼媳妇吧?况且马迁安本身是极力反对女人上战场的。

    可是你瞧小花那模样,铁了心要去,如果不让她去,也确实难以解决通过鄂伦春人地盘的问题,也解决不了船的问题。

    马迁安挠着头问周玉成,“老周,你看这样成吗?”

    周玉成点了点头回道:“我看行,小花同志的觉悟还很高呢!小花带着她的弟兄们刚加入抗联,我想他们肯定是想憋着劲立一功,莫要打击了新同志的积极性啊!”

    马迁安再无反对之言,好吧!见机行事吧,等过了江咱就卸磨杀驴让小花回来。

    张小花喜出望外。

    后半夜张小花就率领着她的兄弟出了,除了带走了他们自己的马匹,还带走了6匹驮马。早出并带走驮马的目的很简单,他们要事先进入那片林区为后面的队伍打开通道,而去见自己鄂伦春族的“朋友”也不能空着手去,这六匹马要去“顺风好”在铁骊县境内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装东西的。

    为了使事情顺利,张小花准备拿出储备很久的硬通货-茶砖、盐巴、花椒八角、酒、红糖,还有一些79步枪子弹。

    通过张小花的描述和向导记忆中的一些破碎资料,马迁安大致搞明白了这支生活在小兴安岭南麓的鄂伦春部落。

    鄂伦春人属通古斯人,他们的祖先有很多被女真人虏获,谓之生女真融入了满族,没有被虏获的鄂伦春人则从贝加尔至库页岛一带广大地区逐渐南迁,散布在大小兴安岭中。早期的游猎以驯鹿、弓箭为交通和射猎工具。后与外界有了联系,以马和枪代替了驯鹿和弓箭。

    鄂伦春人骁勇善战,北洋政府时期,政府将鄂伦春族中身强力壮、精于骑射的青壮年编为“保卫团”和“山林游击队”。他们一面巡山、狩猎,一面抗击沙俄入侵、保卫边疆。“民国以来,东北处于日俄的势力范围,俄国人觊觎兴安岭中林矿,曾派了最勇敢的哥萨克兵一千人来剿之,不到半年,死八百,俄国**吃一惊,惊惧鄂伦春人之勇强,再不深入林区。”

    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人对鄂伦春族采取了“不开化其文化,持续其原始生活,不使其归农,当特殊民族实行隔离;构成其**生活道路,排除其依存生活习惯”的政策,还以满洲国政府名义强迫所有18到45岁的鄂伦春男子编入“山林队”,负责清剿抗日武装。

    日本人制造****,规定这支部落不许和汉人来往。现有来往的,就严加惩处。木兰县副县长佐藤庆一就曾经对他们说:“不要怕汉人,我们给你们作主!”鼓励他们和汉人作对。又说:“你们打死一个汉人,比打死一个野兽强得多。野兽一张皮,人两件衣。

    这支名为呼索的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,这个部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维系,由5个“乌力楞”组成(“乌力楞”是鄂伦春语,即“子孙们”的意思,指同一父系所传的子孙。一个“乌力楞”就是一个父系家族,)共有男女老幼15o多人,最老的族长叫乌那坎,汉语意思是正直的人。这支部落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-即猎物平分,人人“敖布”一份。在深山密林中猎获野兽,特别是熊、鹿、犴、野猪等大型猎物,驮回驻地后,不论男女老幼,每人平均分得一份,其中要把最鲜嫩、最有营养的犴肝等奉南给深受尊敬的老人和“阿亚莫列根”(狩猎能手、英雄)。

    但从前年开始,“呼索”部落生活越来越艰难,日本人对猎获品也实行统治,规定一切皮张山货,统由日本的“满畜公司”收买,别人收买就是违法。收买皮张山货时,低价折成粮食或日用品,拖延偿付时间。从4o年开始,对呼索部的粮食、日用品也实行配给,呼索部所猎获的一切皮张、山货,甚至一部分兽肉,江鱼都必须送到“满畜公司”和一家汉奸开办的渔业公司去。这样,呼索部在经济上**得走上绝路,捕获的贵重的鹿茸、鹿胎、熊胆、毛皮张等到了日本人那里马上就不值钱了,连最基本的粮食保障都换不回来。居心叵测的日本人还对2o岁以上的青壮年提供鸦片,毒化他们的身体。

    呼索部落里也有一支山林队,有六十多人,队长叫乌热松,是个聪明智慧型的汉子,为了交换物品或领取日本人每季度的2oo子弹,乌热松经常下山去县城,可谓“见多识广”,逐渐的他现日本人对他们不公,经过几次比较,醒悟过来的乌热松明白过来,日本人根本就是在掠夺他们,一张上好老虎皮满畜公司竟然才给他二十块钱,比市价低了十倍,这让他很愤怒,他开始慢慢的秘密接触一些汉人,以期望比较公平的交换物品。接触最多的是老营设置在他们领地边缘的“顺风好”汉人匪帮,一来二去熟悉了。既然接触上了,双方又都拥有武力,免不了进行炫耀般的比武,经过几次“较量”,双方惺惺相惜做上了朋友,乌热松还依照习俗与张富贵结拜为兄弟。

    张小花和张富贵父女对“呼索”部落丝毫没有恶意和歧视,她每次去“做客”都要带着大批部落里急需的物资,以公平的价格换回贵重药材或贵重毛皮,有时张小花也忍痛分出一些子弹给他们,上个月张小花缴获颇多,送了乌热松3oo79子弹。

    深黑的夜色中,马迁安目送着张小花率领着她的马队渐渐远去,直到手电筒微弱的亮光完全隐入了另一个山脚,马迁安才心事重重的回到了指挥部兼寝室。他给这支队伍派了两个通讯班的战士,携带了一部电台,约好每天早晚各一遍电报。

    周玉成嘲弄的瞄了他一眼打趣他道:“放心不下?啧啧!放心吧,我看小花这姑娘聪明伶俐,机敏善变,绝不会出什么问题,要知道她已经在这片地盘纵横一年有余了吧,你有什么可担心的。”